单独2万亿元,位列全国第一! “十四五”以来广
栏目:成功案例 发布时间:2025-11-07 09:52
11月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广东省‘十四五’成就”第一次会议(直播回顾),介绍“十四五”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广东是海洋大省,拥有全国最长的大陆海岸线、第二大海域、全国第三大岛屿。海洋是广东创新的重要潜力和空间。”会上,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介绍,“十四五”以来,广东对台实施了《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行动计划》等政策、规划和法规。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培育海洋新生产力,持续唱响“海洋田园”,“蓝色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打造“海洋新广东”取得积极进展。主要体现在: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显着提升。 2024年,广东生产总值将突破2万亿元,连续30年位居全国第一。做大做强海洋牧场、海洋能源、油气化工等现代海洋产业。累计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5个。国家级保护型海洋牧场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海水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年风机制造能力超过1000台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超过1250万千瓦。继续完善以广州港、深圳港为核心的国际航运网络。到2024年,深圳港、广州港吞吐量跻身全球集装箱港口前十名。海洋科技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广东省海洋领域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实验室、4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珠海)、国家极地综合保障基地、国家深海科学研究中心、国家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布局在广东。我国首艘钻井船“梦想”号在广州南沙正式竣工上市。海洋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持续推进需要加强。全球首艘浮式动态定位式网箱养殖船“湛江湾一号”成功下水,“海卫二号”等海上养殖平台智能态势感知监控系统建设加快。海洋经济开放程度持续提升。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已连续举办多年,是粤港澳海洋合作发展论坛、深圳国际渔业博览会、珠海国际海洋智能技术展览会等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珠海高栏港集装箱码头二期、九洲港澳水上客运航线等跨境航运合作项目已建成并正在建设中;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等主要平台建立了海洋电子信息联合实验室智能船舶推动科技跨境。绿海发展基础加快夯实。持续推进海洋生态修复“五个重点工程”,构建生态保护修复格局。到2024年底,全省将整治修复巴巴音200公里以上。有各级海洋自然保护区124个,保护区面积39万公顷。生态保护与碳经济培训 现在双向反馈,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在深圳正式成立。海洋经济空间格局持续优化。加强港口、产业、城市统筹布局,构建各地区共同参与、全区域共同行动的经济发展格局。部署开展创新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大力发展海洋经济,高水平规划建设现代化海洋城市,支持广州建设海洋创新发展之都,海洋新兴产业规模发展跻身全国第一梯队;支持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一批国际海事相关机构和论坛在深圳举办,深圳港班轮航线通达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动珠海、汕头、湛江等加快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化海洋城市。推动粤北地区积极参与海洋强省建设,加强经济经济联系和支撑,结合海洋机遇,共享海洋红利。南方网广东考察记者 陈海民
服务热线
400-123-4567